县总会:让爱托起困难群体的希望之光
—— 记岱山县慈善总会助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
岱山县慈善总会成立于2004年6月,先后建立7个乡镇分会、银台慈善基金会和慈善义工分会。还设立了60余个社区(村)慈善工作联络站,现有2700余名慈善志愿者(义工)队伍。
迄今已走过十年历程。伴随着岱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慈善事业也取得了可喜进步。善款募集逐年增长,慈善救助不断加强,慈善宣传深入人心,慈善理念广泛传播,慈善公信力日趋提升。岁月如歌,慈善如画。十载慈善路,蕴涵着一幕幕温馨场景,一个个感人镜头,展现了岱山人民慈悲为怀,乐善好施的浓浓情意。
截止2013年底,共募集善款4750.10 万元(不包括增值款),救助支出2819万元(提取慈善基金1546万元)。2010年10月被岱山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民间组织;同年10月获浙江“农信杯”万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竞赛活动组织奖;2012年底成功创建5A级社团。
一、因地制宜 勤募善款
善款募集是做好慈善工作的基础条件。岱山是海岛小县,企业以小微型居多,经济规模和总量相对较小。加之岱山慈善工作起步较晚,社会各界和干部群众的慈善意识也需培养,要做好慈善工作实属不易。面对这么一个现状,岱山县慈善总会一班人并未退缩,而是迎难而上,经常深入基层和企业,加强宣传 引导与交流沟通,努力营造慈善氛围。坚持依靠党委、政 府的重视关心;坚持依靠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的大力支持;坚持依靠总会上下的共同努力,采取多元化、多途径、多形式的募集渠道和“慈善一日捐”、举牌认捐、冠名基金、定向捐赠、项目推介、助学结对、赈灾募捐等方式,十年中,共募集善款4750.10 万元(不含增值款)、提取慈善基金1546万元,其中近三年募集善款2326万元,为今后岱山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二、爱满人间 善施救助
慈善救助是政府社会保障的有益补充,更是慈善机构存在的意义所在。十年来,总会在积极募集善款的同时,依据国家有关慈善法规和《岱山县慈善总会章程》《岱山县慈善总会慈善资金募集、使用、管理办法》等规章,坚持突出重点、兼顾一般、量入为出的原则,逐年加大救助力度,一定程度缓解了弱势群众的生活困境,赢得了良好社会声誉。帮扶救助支出共2819万余元,其中近三年救助支出1629万元,受益困难群众12152人次。合理安排项目救助。共推出助学、助老、助医、助困、助残、助孤、赈灾、“造血型”扶贫和资助非营利公益机构等九大类救助项目,年安排救助金从80万元渐增到600余万元。 “银台基金助困、助学”、“圆梦大学”爱心助学、“助老济困送温暖”、“慈善医疗救助”“慈善光明工程”、“慈善赈灾”、“慈善助残日”、“慈善情暖万家” 等活动的实施,使一些处在危难之中的人群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。而这些受助对象不管是患病的、求学的或是家境贫寒的,受助之时都激动万分,充满感激,尤其是一些大学生,入学后纷纷来信表示要好好学习,掌握技能,将来回报援助之人、回报社会。积极实施慈善“造血型”扶贫。围绕省、市、县政府正在实施的“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”目标和市慈善总会指导意见,县总会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“造血型”扶贫,使196户贫困家庭和衢山苗木场等六个基地(吸收124个贫困户就业)得以扶助。助力各级政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着力资助公益事业,减轻非营利公益机构经费短缺压力。主要用于敬老院改造升级、资助县福利院建设、惠民医院补助和慈善爱心超市、慈善义工活动等,共计559万元。
三、慈善之花 绽放村口
省、市慈善总会关于开展“万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”竞赛活动以来,岱山县慈善总会因地制宜,广泛动员,深入调研,周密部署,专门出台关于开展“万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”实施意见,在充分考虑宣传发动情况、村级经济条件和慈善热情等方面因素后,2012年皇坟社区等11个社区(村)在全县率先建立了慈善工作联络站,皇坟社区在慈善联络站的基础上,还积极筹资100万元,建立了村级慈善帮扶基金,极大地增强了所辖区域慈善帮扶的基础,方便了困难群众就近就地救助。2014年是“万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”竞赛活动的最后一年,省、市慈善总会又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,要求各市、县(区)在2014年底前有80%的社区(村)建立慈善工作联络站,2015年争取全覆盖。根据这一目标要求,总会、分会领导深入基层传达贯彻上级精神,广泛宣传建立慈善工作联络站的意义所在,充分征求意见建议,统一思想认识,经过上下努力,高亭镇石马岙等49个社区(村)慈善联络站又得以成立。源自这些家门口的慈善联络站,一大批基层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帮扶救助。
建立村级慈善工作联络站是该县探索社会救助的新路子、新途径,也是省慈善总会开展“万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”项目竞赛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。村级慈善工作联络站的建立,对加大慈善募集和救助力度、传播慈善理念等都有一定作用,也标志着该县慈善救助体系已延伸至村,形成了县、镇(乡)、社区(村)三级联动的慈善救助体系,搭建起了一个全新的社会救助平台。
四、志愿服务 如火如荼
岱山县慈善总会义工分会于2010年5月27日成立。它是从事义工(志愿)服务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。以服务社会,传播文明为宗旨,倡导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动、进步”的义工(志愿)精神,推进和谐社会建设。目前,全县共有城镇、渔农村社区义工服务站40个,义工服务团队129个,义工5600余人,开展服务活动2200余次,服务人次达28432人次,帮助解决困难982件,受到了弱势群众的较好评价。
岱山县义工工作开展至今,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,在全县各级义工组织和义工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,着眼于服务大局、服务社会、服务群众,取得了显著的成绩,初步建立起了遍及海岛、城乡的义工组织网络,构建起了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相衔接的义工服务体系。义工组织已成为凝聚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经济社会建设、加强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、推动社会服务事业发展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。阳光敬老队、小水滴义工队等团队美誉遍及城乡;凌王女是众多优秀义工的杰出代表。她是岱山县义工艺术团团长、网络义工版主、阳光敬老服务队发起人、慈善义工志愿者。近十年来,她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诸多困难,深入基层和群众,无怨无悔、不为名利,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把温暖送给需要帮助的人。在志愿者的大舞台上和群岛新区大建设的洪流中,努力服务弱势群体,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,展现青年义工志愿者风采,不仅举起了当代青年理想的杠铃,更托起了服务社会的时代精神。2012年她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第9届“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”称号。
岱山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的成立,既是岱山慈善公益事业的一件实事和好事,也为该县义工组织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,推进义工工作不断走向成熟,最终实现义工工作“社会化参与、项目化运作、规范化管理、整体化推进、事业化发展”的重要目标。
五、建章立制 阳光运作
慈款来自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无私捐助,必须把它用好、用实,用在法规、章程明确的对象范围身上,对此,岱山县慈善总会有清醒认识并赋之于慈善实践。健全网络实基础。近几年,在县总会的基础上,先后建立了全县7个乡镇分会、银台慈善基金会和慈善义工分会。还设立了60余个社区(村)慈善工作联络站,有2700余名慈善志愿者(义工)队伍,慈善组织网络遍及城乡。建章立制促规范。根据国家社团管理的有关规定,结合工作实际,岱山县慈善总会制定了《岱山县慈善总会章程》、《岱山县慈善总会慈善资金募集、使用、管理办法》、《岱山县慈善总会慈善分会和慈善工作联络站活动规则》等15个规章制度,使总会工作有章可循,有据可依。广泛宣传促监督。岱山县慈善总会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慈善宣传和慈善透明建设,依靠报刊、电视新闻等媒体和图文资料,抓住“慈善一日捐”、助学结对、企业认捐、慈善义演等时间节点,大力宣传爱心典型,首届“舟山十大慈善名人”提名奖、全国文明诚信个体户单福平、浙江首届“十大杰出义工”王婉贞、“舟山慈善奖”虞忠完等典型事迹的及时宣传报道,使慈善理念和慈善精神在全县得以进一步推广和弘扬。着力传播工作动态,开展多渠道、多形式的宣传活动。总会2005年起创刊《慈善工作简报》和《会刊》,2010年底建立岱山慈善网站,并在2014年更新改造,使宣传内容更多、范围更广、灵活性更好。总会还及时公示、公开捐赠榜、救助项目、受助人名单及统计报表等各类信息,让慈善在阳光下运作,让社会了解慈善,让捐赠者明白,让受助者知道感恩。有效管理强自身。县慈善总会和各慈善分会、联络站人虽不是很多,但组成人员成分较为复杂,必须依法、依规严格管理,加强教育引导。总会一班人以身作则,坚持不断增强慈善理念和奉献意识,提高爱岗敬业的自觉性;坚持教育培训,不断提高业务能力;坚持廉洁自律、公开公平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,努力打造阳光、透明、诚信的慈善组织。2012年底成功创建5A级社团。
善行天下,爱满人间。相信慈善的暖流将一如既往地润泽岱山,在这片海洋的绿洲中发扬广大!
岱山县慈善总会
2014年11月25日
报:舟山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(优秀成果汇编材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