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岛企业用行动诠释社会责任
记者日前从县慈善总会了解到,从2011年6月到2012年底,县慈善总会收到县内65家企业举牌认捐的862.1万元。
越来越多的海岛企业开始选择投身慈善事业来回报社会。
赚钱为小家也为大家
2011年7月县慈善总会搭建专项基金平台后,得到了岱美公司董事长姜银台的大力支持,成立了银台助医、助困、助学基金会,到去年底已支出救助资金30万元,缓解了很多困难家庭的经济压力。
“近年来,岱山企业家回报社会意识逐渐加强。”县慈善总会副会长周开定说,从2011年6月到2012年底,慈善总会已收到65家企业举牌认捐的862.1万元。“其中一些中小企业,他们捐献的金额不一定比大企业多,但是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相当高。”
近两年,岱山县福平水产冷冻厂每年拿出10余万元用于慈善事业。20多年来,该厂厂长单福平每年都与3个家庭困难的学生结对,帮助其完成学业;从1995年开始,他又坚持到敬老院发压岁钱,并多次参与敬老活动。
“我也是从比较恶劣的生活条件下走过来的,赶上好政策让自己过上比较充裕的生活。”每天凌晨四五点,单福平就要起床亲自到市场卖鱼货,“现在觉得赚钱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家老小的需要,还想更多地回报社会。”
坚持造血式慈善
衢山镇低保户俞祥根,曾经只是一个年收入5000元左右的小工,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活干,接了活又得担心干不干得了。而2012年年末,他算了一下自己的收入,竟达到2万元。
“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,阿拉能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,而且在龙亭苗木场干活,劳动强度也不大,适当的劳动让阿拉身体更健康、心情也更好。”近70岁的俞祥根说。
据了解,衢山镇龙亭苗木场和衢达编织厂是我县2个“造血型”扶贫基地,目前共有困难户53人在基地就业。
“‘造血型’扶贫方式是为了帮助部分困难群体,他们正常就业存在难度,但是仍具有一些劳动能力。”龙亭苗木场场长赵世军说,他的场上有“造血型”扶贫对象21个,他们是一直在家休息的残疾人,或是低收入家庭,县慈善总会每年会给基地一些扶助金,他们再通过提高扶贫对象的工资来帮助他们,现在这21位困难员工的年收入普遍在2万元左右,高的有三四万元。
周开定说,慈善不单单为了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,也是帮助他们找到劳动致富的价值。通过“造血型”扶贫方式,也让企业家们尝到慈善的另一种甜头。
本报评论员文章 企业应有正确财富观
财富源于社会当回馈于社会,这种具有积极意涵的财富观应渗透到企业的理念中,为企业的发展凝聚人心,增添动力。
对此,一些国际上较为成熟的企业已走在前列,热衷于公益事业,让企业的理念得以进一步推广,并成为企业自身的一种软实力的象征,尤其是一些大的企业集团,对于像慈善这类社会公益事业,在具体的运作方面已较为成熟,从中收获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,使之在获取利润和回馈社会之间达到了某种平衡,进入了一种良性发展的循环。
近几年,国内一些大的企业通过设立基金等各种形式,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,并成为了一种企业文化,在其内部形成了良好的扶危互助氛围,如为困难员工提供援助,帮助解决子女就学等等。
这些从某种程度而言,就是企业在其内部树立一种正确的财富观,只有企业内每一位员工都有这样的理念,才会让社会责任感体现在每一件产品上,在追求质量和创新方面才有更大的动力。
作为海岛中小企业,自身实力有限,但在对待社会公益事业方面,尤其是慈善捐助,均表现出积极的态度。这足以说明海岛企业家的思想觉悟正在提高。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对海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,广大企业不仅要打造自己的硬实力,同时也要重视自己的软实力,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就是其中重要一环。